「其實我早就知道了,妳到底承不承認?還要隱藏多久!」
「................」
「我們的話妳都沒有在聽嗎!我真的氣到不知道該說什麼了!」
「我,我就想說,不會有影響,所以就....」
母親,丟下了盛怒及深深的失望,轉身就走。
留下女兒,一個人,站在原地,看著她越走越遠,不再回頭。
我從這樣的夢醒來,心,一直緊緊的揪著。
我馬上意識到,「罪惡感」再度襲擊我,
狠狠地在白天清醒的時候,也在夜晚的潛意識裡,攻擊我。
罪惡感,似乎是超我的撻伐,他指責本我不該有的欲望,
他也指責自我尚未盡到把關的責任,
這般的撻伐是冷漠無情的,是無時無刻的,是尖銳的,是讓人害怕退卻的。
只是,罪惡感究竟是什麼樣的眼光?
是大人們的眼光,是社會價值的眼光,是傳統文化的眼光,是絕對是非善惡的眼光?
難道,評判事情的標準,就只有這些眼光嗎?
難道,每件事情都一定要被接受評判嗎?
從一個「乖小孩」,要慢慢學習長出自己的樣子,是需要很大的勇氣,
乖小孩必須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,而第一件任務就是:不再那麼聽話!
這是一個好的開始,一個試著做自己的開始,
雖然來得時間有些遲,但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是件多麼值得慶幸的事!
但,看在「大人」的眼裡,這般冒險嘗試,是一種不乖,是一種不聽話,是一種叛逆。
大人總認為,順從才是好的特質,聽話才不會走冤枉路,
畢竟「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」、「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要多」,
於是,「做自己」這件事,在某些傳統的家庭裡,被冠上了「不孝」的罪名。
想要做自己的乖小孩,開始猶豫擺盪,是否要再躲回之前的軀殼,
重複著以往對自己情感、慾望、思維的壓抑,只想換得不受罪惡感攻擊的平靜?
還是,乖小孩可以繼續挑戰第二件任務:不需要因為不乖而被罪惡感打敗!
恩,或許哦!